沈阳市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市盟务 > 沈阳市盟
盟员风采:孙思予、郭瑾陶、刘长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9/1/14 8:41:47) 点击:4114次 作者:民盟沈阳市委 签发人:王东  【关闭】


在1月8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医科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孙思予教授所带团队负责的项目“内镜超声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盟员郭瑾陶副教授作为项目第九完成人同时获得此殊荣。民盟沈阳市委委员、民盟辽宁省农科院支部主委、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刘长远参与的“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孙思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内镜诊治中心与消化内镜治疗病房主任,国际内镜超声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兼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性胰腺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他还同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辽宁省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沈阳市医师协会理事、沈阳市消化内镜医师分会主任委员,SCI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主编, Pubmed期刊《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副主编、SCI期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等。
  2019年,孙思予带领团队负责的“内镜超声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孙思予为第一完成人)。另外曾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6项。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同时还获得辽宁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青年科技奖、省市劳动模范、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郭瑾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镜诊治中心及消化内镜治疗病房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大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内镜学会超声内镜委员会委员,SCI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主编助理。
  此次获奖的内镜超声(EUS)项目是一种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诊疗技术。本世纪初,针对我国缺技术、缺器械、缺规范的问题,项目组历经近20年,研究了一系列EUS相关的创新技术,开发了对应的医疗器械,牵头制定多项国内、国际指南和规范,为多种疾病的诊治提出“中国方案”。
    首创多项EUS引导下微创介入技术
  项目组首创通过EUS引导下注射、结扎和全层切除治疗黏膜下肿瘤。术后无需住院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操作时间缩短53%,并发症率降低27%,治疗费用降低65%。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美内镜、消化学会多次写入指南并推荐系列方法作为该病的治疗手段。项目组6家医疗机构近15年累计完成EUS引导下细针穿刺3万余例,平均诊断准确率及操作数量,均高于国外,针对我国这些疾病的特点,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策略,制定了《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应用指南》(发布了中、英文两个版本),规范了这一精准诊断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研发了在EUS下通过穿刺针穿过消化道壁对周围病变进行诊治的系列创新技术。项目组国际首创EUS引导下经消化道对胰腺病变进行精确穿刺植入放疗及缓释化疗粒子,被欧洲学会写入诊治指南。项目组国际率先开展了在EUS引导下经过胃壁对腹腔神经节进行穿刺消融治疗,与CT介入方式相比,避免截瘫等重大并发症风险,牵头组织制定了全球第一个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消融术的国际指南。
    自主研发空腔脏器吻合系统
  项目组自主研发的EUS引导下的吻合支架及电植入系统,创造性地变支架为“吻合器”。在EUS引导下,应用整合了智能电切刀头的置入器,对空腔脏器穿刺电切的同时植入吻合支架,支架的独特的双喇叭口把两个器官瞬间吻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用胃镜微创吻合器官的新方法,吻合后,支架压迫创面,出血风险小,即使凝血功能差的危重患者也可应用。
    创办领域内第一本SCI期刊
  项目组创办了本领域第一本SCI期刊,为我国打造了一个国际化SCI学术平台,使中国更多高水平的研究能首发在祖国自己的期刊上,也牢牢掌握了此领域科技创新的国际话语权。

项目组建成一整套以EUS为中心的全新微创诊疗体系并应用于临床,给患者带来了微创诊疗的福音,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相关技术、规范、产品推广到世界,成为学术创新高地,切实实现了科技进步。


 


  刘长远:1962年生,满族,研究员,博士,民盟沈阳市委委员,民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支部主委,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园艺作物病虫害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葡萄病虫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园艺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蔬菜辽宁创新团队共性病虫害防控技术岗位专家。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领导的园艺作物病害研究室2006年被沈阳市政府授予科技创新奖,荣获辽宁省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农业推广硕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他长期开展蔬菜和葡萄等园艺作物病害防控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在蔬菜、葡萄等主要病害早期快速诊断、流行预警、病菌致病机理、品种抗病机理、生物防治、绿色农药研制以及蔬菜、葡萄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省级科技项目40余项,其中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果树霜霉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带领全国10余家科研院校相关专家共同攻关,取得多项技术突破。获科研成果1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完成的“葡萄白腐病病原学、流行及防控技术研究”、“番茄灰霉病灾变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和“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增效示范工程”等3项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安全防控技术与应用”、“葡萄无公害安全优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葡萄重要病害发生机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葡萄炭疽病灾变机理、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4项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沈阳市科技振兴奖1项。主持制定省级地方标准6项,获国家专利6项,出版著作8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经常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解答农产品生产上存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编写和发放各类技术材料,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