锟斤拷员锟斤拷品

【共读经典 书香润盟】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8 10:30:26) 点击:613次 作者:民盟朝阳市委 签发人:胡娟  【关闭】

没有精致的书页,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我在故宫修文物》有的只是故宫博物院修复师们的简单生活日常,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工作琐碎,有的只是拉家常一样的絮絮叨叨;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打动人心,能让大家为一本书燃情四射;带着这个问题,慢慢翻开书页,仔细品味寻找答案,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所吸引,从饶有兴致开始,居然一气呵成,读到叹为观止。

走进文物修复的世界,如同打开了五千年文化的大门,好似在与历史时空对话,与古人交流。书中那看似毫无逻辑与关联的人和物,却生出历史的浩瀚和时间的悠远,仔细琢磨,那不经意的细节令人回味无穷。正如书中所说,“答案也许就是木心先生的那首诗:《从前慢》。从前的日子过得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慢”之一字,不疾不徐,从容不迫。书中每一个修复师,从工作态度到人生态度,无一不在体现着这个字。当今社会,人心浮躁,许多人都在着急地成长、着急地忙碌、着急地创业,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很少有人能慢下来,仔细思考,体会一下自己的内心。一辈子很短,也许真的只够做一件事。欲望太多,野心太大,总是希望能完成所有的任务,追求无限。最终,尝试无果,浑浑噩噩,越迷茫越找不到方向,回到原点,依旧无法做精一件事。书中的“故宫男神”,一位普通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态度;不论是面对收藏家,还是炫目的商业会展,他知道自己是谁,绝不会在“盛世收藏的喧嚣”里沦陷,“超脱于物质表面,专注于手工艺的价值”。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充斥着浮躁与浪费,一些年轻人好高骛远,热衷“短、平、快”,不愿意“定、专、安”,表面上经历丰富,实际上于工作没有贡献,于个人没有收获。年轻人应该保持定力,贵在有恒,想做大事,就要先耐心细致的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源于细,精于勤,一些长久不变的事物才是人们的终极渴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定力与专注,隐隐安慰了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

“静”之一字,排除杂念,心平气和。书中提到修复师们的工作环境,怎一个“静”字了得,沉浸在工作中的忘我状态,让外人也不由自主的静下来,甚至忘记呼吸,那种感觉就连大声说话、用力走路都是一种亵渎。在书中,修复师们反复提到“磨性子”“静下来”“沉住气”,当你把自己置身于那个环境的时候,瞬间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静是一种境界,静能生慧;静是一种力量,平衡心灵;静是一种方式,身心合一。正心正念,诚意满满,摒弃浮躁与杂念,这样才能做出精妙的工艺。他们沉浸在古今交流的文化时空,无名无我,宁静致远,在此时空中,个人变得渺小,但以另一种方式接近永恒。“故宫男神”王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有幸福感的。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模式是师徒传承制,形式上的师徒满足条件可以解除,但是师徒关系确是一生维系,师父对徒弟的影响,言传身教,也变成了传承的一部分,代代传递。青铜修复专家王友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自己早已是位师父,也在带徒弟,非常受人尊敬,但在他口中仍然不断提起他自己的师父,他的手艺源头。在这个相对自我的时代,许多人在展现自己的聪明与勤奋,自立门户就把师承抛诸脑后,骄矜卖弄;而王友亮用他谦逊恭谨的态度,给这些人演绎了什么是真正的“尊师重道”。“尤其在过去的民间社会,不读书,不进学校,自由从师学习百工技艺为专业的人,终其一生而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比起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更胜一筹。” (南怀瑾)

修复师们修复的都是国之瑰宝,他们做派谦逊,但是手艺一定要漂亮,技艺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可以巧手以做拙,不能庸工以当精致”,《髹饰录》中这条工艺原则,最好的概括了匠人原则。好的工匠,一定是通过笨拙勤奋的学习之道成长起来的,其过程绝无捷径可言。

近几年,“工匠精神”这个词很热;那么,什么是匠人,什么又是工匠精神呢?读完这本书,我清楚的意识到,它们具象化了,这些修复师正是真正的匠人,他们身上的特质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师父的言传身教加上徒弟的切身感悟,工匠精神就这样代代传递下去。他们有匠技,这些修复师都掌握着一门世人难以企及的绝技,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他们有匠心,这些修复师在工作时不动如山,沉静如水,摒弃世俗的喧嚣,在日复一日中专心做事。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匠德,这些修复师深爱着自己的手艺,深爱着自己的事业。也是这份热爱,使他们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国宝上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参观者也不会知道修复者是谁,如果不是这本书的问世,他们始终都是幕后的无名英雄。对于他们来说,这份使命,这份责任,已经不需要借自我炫耀获得存在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打破时间界限,对话先人,与岁月融合。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工匠们与手中的文物,来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相知。

当我们被社会的浮躁和惯性推得有些踉跄时,也许才突然意识到,认真地慢下来是如此可贵。不要好高骛远,没有一蹴而就,脚踏实地才是根本。原本快和慢、张和驰是相对的,但是书中的匠人们却巧妙的构建了一种“快、慢”的和谐,“张、驰”的有道。生活到底应该过成什么样,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希望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人,都能在这里寻找到心底的一点点平静,希望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快、慢”和谐,“张、驰”有道。

一辈子真的很短,也许真的只够做一件事。择一事,终一生。

 

 

                          朝阳卫校  李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