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民盟沈阳市委员会“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主题教育系列报道(八)追寻先贤足迹 谨记时代使命
发布时间:2024/4/1 12:53:27) 点击:17次 作者:民盟沈阳市委 签发人:王东  【关闭】
     为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弘扬民盟先贤立盟为公的崇高品格,继承民盟组织以天下为己任的无私精神,巩固“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成果,3月27日民盟沈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东带领部分骨干盟员赴浙江省民盟传统教育基地—“胡愈之故居”开展盟史教育活动。民盟绍兴市上虞区政协副主席、民盟绍兴市上虞区基层委员会主委孙云苗陪同、民盟绍兴市上虞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桑江珍全程陪同讲解。
     122年前,绍兴上虞丰惠镇南街的“勅五堂”,这座已薪传300年的胡氏古宅,诞下第九代第一个男孩,他就是我国著名记者、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被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社会活动家胡愈之。“勅五堂”三进院落,四排楼房另有多间附属平房。门柱梁气势俨然,雕花窗文雅贵气,宅子中最令胡家世代子孙骄傲的,还是“勅五堂”匾牌,高悬在第一进院落的正房门楣,是胡氏传家镇宅之宝。在整座院落的西北侧,有一间小小的“后咫园”,是胡愈之与两个弟弟读书启蒙的地方。

      胡愈之从小便显露出文化上的天赋,从春晖小学到绍兴府中学堂(今绍兴市一中)他都是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15岁时成为鲁迅先生亲传弟子。鲁迅对胡愈之寄予厚望,认为他是难得的可造之才。鲁迅果然慧眼识人,几十年后,胡愈之成长为全能型精英,在新闻报道、编辑出版、文学创作、翻译名著等各个领域,都做出耀眼业绩,成为中国进步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以及新中国出版事业开创人。 


     胡愈之是中国文化事业当之无愧的干将,一生与新闻出版结下不解之缘。1914年18岁时他就办起平生第一份小报《利息表》,严格地说那还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但却是一个不平凡的开始。以此为开端,胡愈之主编家乡报纸《上虞声》,向父老乡亲介绍“五四”新文化新思想,接手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利用工作之余读英语夜校,自学日语和世界语。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热血沸腾的胡愈之主持创办了《公理日报》,跟踪报道运动的起因与发展过程。1927年“四一二”政变的次日,悲愤交加的胡愈之起草了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等7人签名,在《商报》上第一时间发表。被迫流亡法国阶段,胡愈之进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开始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由此发生重大变化,逐渐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1931年学成回国途中,胡愈之访问了莫斯科,写下《莫斯科印象记》,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实况,在中国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年中激起强烈反响。



     1933年9月,胡愈之被秘密吸收为中共特别党员,归中央特科领导直管,以民主人士身份从事社会活动。这一秘密直到1979年中共中央公布在民主党派中工作的中共党员名单才得以公开,人们才得知胡愈之已经是有着46年党龄的“老革命”了。

     1936年5月,“七君子事件”爆发——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史良、沙千里等7位社会贤达被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名逮捕,胡愈之担当起指挥营救“七君子”活动的重任,他组织律师辩护,动员舆论声援,并再次冲锋在第一线,亲自撰写了《爱国无罪听审记》的长篇纪实报道,及时揭露了反动派的丑恶面目,最终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七君子”无罪释放的胜利。

 


      此时这位从上虞“勅五堂”走出的朗朗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位站在时代大浪潮前排的新闻出版巨子,更是一位义无反顾投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家。在胡愈之的一生中,参与创办、担任主编或社长的报刊,有《东方杂志》、《公理日报》、《生活周刊》、《文学》月刊、《世界知识》杂志、《新生》周刊、《生活日报》、《国民公论》、《南洋商报》、《南侨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月报》等达二三十种之多。他还组织了斯诺《西行漫记》的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了《鲁迅全集》的出版,同时他还是民盟的核心领导人,是新中国政协的筹备人之一,曾担任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最后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民盟绍兴市上虞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桑江珍动情的讲解中,盟员们了解胡愈之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胡愈之先生的学识、人品和精神风范深深折服了在场的每一位沈阳盟员,使盟员深刻感受到先贤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情怀和躬身事业、淡泊名利的态度。王东指出:作为盟员,认真学习民盟精神内涵,深入领会民盟精神本质,对于我们思考民盟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准确把握历史定位,明确时代责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高擎薪火与时俱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盟员纷纷表示,要坚定政治信仰,追寻先贤足迹,不忘合作初心,秉承优良传统,积极履职尽责,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多党合作事业和民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