锟斤拷锟斤拷息

用创新模式解读生命奥秘
发布时间:2019/7/23 18:20:49) 点击:2771次 作者:民盟大连市委 签发人:邓长辉  【关闭】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也展现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被誉为“中国塑化第一人”的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民盟大连市副主委,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隋鸿锦教授,正致力用一种创新模式向公众解读生命科学的奥秘。

现代社会,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主流,生命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程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在美国,生命奥秘展被统计为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被纽约时报评选为“纽约最值得参观的十大文化项目之一”。正因为如此,隋鸿锦的工作愈加备受瞩目。




前无古人,筹办生命奥秘博物馆

隋鸿锦长期工作在以苦脏累著称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第一线。他曾在国际上率先提出 “肌硬膜桥是脑脊液循环的动力来源之一”的理论,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编或主译出版教材及专著10部,拥有专利18项,出版科普著作6部。由他一手创办的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更是目前世界上最真实、全面系统揭示脊椎动物进化历程的自然类综合性博物馆。

走进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感受到强烈的心灵冲击——馆内通过展示独特并且极具魅力的生物塑化标本,重现了生命在亿万年间漫长而神奇的进化之路,生命奥秘博物馆以其新颖、先进的表现形式日渐成为生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极具权威性、功能性的科普教育场所。博物馆共收藏展品2000余件,其中不乏珍稀物种,数十件展品保持着世界纪录。另外,馆内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与独特的展品表现形式完美融合,呈现出真实、震撼的视觉盛宴。在这其中,生物塑化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塑化技术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标本保存技术,1995年由大连医科大学率先引入国内,经过多年消化吸收和创新,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化技术研发基地。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完成多项世界首例标本制作,如世界最大的塑化标本制作、世界第一例完整的鲸标本制作、世界首例熊猫标本制作……

隋鸿锦介绍说,“我们从2009年开始着手建立生命奥秘博物馆,通过生物塑化技术不仅可保存标本的外形,还可展示生物标本的内部结构,使深奥难懂的生物学知识更加直观和浅显易懂,对医学、生物教学和科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把展品制作得富有知识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我们在制作标本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在制作熊塑化标本时,有意展示了熊背后的厚厚脂肪,参观者在惊叹之余,会得到两个答案:一是熊为什么不怕冷;二是熊冬眠时营养从哪里来。所以,在设计制作塑化标本展品时,我们更加注重这种掉下巴效应。正是这些独特而有趣味的展品,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医学的兴趣。”




开拓创新,健全立体科普新模式

2019年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隋鸿锦教授主编的科普著作《生命奥秘丛书》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辽宁省首次获得该奖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身处生命奥秘博物馆一隅,隋鸿锦坦言:“是生命奥秘博物馆的展品为我们这套丛书提供了丰富素材,也激发了我们创作的欲望和灵感。可以说没有这些展品,也就没有这部丛书。”事实上,早在2008年隋鸿锦就开始着手编写《达尔文的证据》《深海鱼影》《人体的奥秘》,并用整整5年时间精心创作了这套《生命奥秘丛书》。如今,他正致力构建一个“馆++网”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科普新模式。

“馆”就是对生命奥秘博物馆的科普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该馆先后举办了科普奇妙夜、研学游、公益性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仅去年2月至10月就组织科普活动30余场,参与活动人数达到2300人次;积极走进社区和国内多所学校开展科普教学,普及群众达两万余人。同时还在国内外巡回展出博物馆展品,从2004年到目前,共巡回展览48个国家、140多个城市,观众累计超过5000万人次,不仅在一带一路进行了文化和科技传播,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文化软实力。

 “书”即以《生命奥秘丛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系列科普丛书,这套丛书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生命科学,实现了国内外解剖学科普类创作的一次巨大突破,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网”则是利用互联网,通过建立生命奥秘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科学讲堂微信群,积极开展线上的科学传播。目前,该馆公众号粉丝近五万人、微博粉丝五万多人、微信群近万人。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图文类科普文章近千篇,其中生命奥秘系列科普课近300篇,通过科普微信群每周推送。

随着这一立体化科普新模式的建立,生命奥秘博物馆已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科学传播新方式,年吸引观众达35万人次。博物馆先后获得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隋鸿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把科学普及提高到与科技创新同等的位置,表明了国家对科学普及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今后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通过立体化科普模式,不断拓宽科学普及的维度和深度,让科普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把科普工作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专注一线,探索教学改革新办法

隋鸿锦基于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将“人体解剖学绘图大赛”打造成一种组织规范,形式活泼,受众面广,成效显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人体解剖学课外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人体解剖学绘图大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新模式。

“人体解剖学绘图大赛”自2013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已举办三届,产出近2000幅解剖绘图作品,受表彰高质量作品超过200幅,每年约有500人在课余时间进行了解剖学学习和解剖学绘图作品创作,遍及各年级、各专业,参与者分布非常广泛。这些作品在校内举办了长期固定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社会上的微信公众号,也进行了大量的转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截止完稿总阅读量超过15000

活动不仅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作品也得到了专业认可,科研插画作品已有1篇论文发表(Theanatomical record, 2016,DOI 10.1002/ar.23445.SCI收录),1篇科研论文接收(PloSone, SCI收录),1篇论文在投稿(SCI),并参加了解剖学教材和著作的插图作品创作。




潜心钻研,勇攀科学前沿新高峰

隋鸿锦一贯以“严谨、敬业、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具有优良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风范。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教学方面,隋鸿锦坚持“以本为本”,不断适应新时代要求,创新解剖学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的本科教学当中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目前每年有近百名本科生参与其解剖学的科研、科普等活动。

在科研方面,隋鸿锦率先在国内引进生物塑化技术,并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活动,拥有了核心技术的独立的自有知识产权,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同时应用该技术开展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肌硬膜桥是脑脊液循环的动力来源之一”的理论并加以验证。曾荣获“大连市发明精英”、“大连市优秀发明家”、“青年科技带头人”,大连市首届“归国留学人员创业精英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入选辽宁省人事厅“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隋鸿锦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热心于各项盟务工作,作为民盟大连市委副主委,他将盟务工作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于自己在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成果,为盟员进行科普教育。多次邀请各基层盟员及各专委会盟员到生命奥秘博物馆免费参观学习,并亲自带队讲解,在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让盟员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