锟斤拷锟截斤拷锟斤拷

> 自身建设
民盟辽宁省委机关党支部赴重庆学习考察
发布时间:2020/11/27) 点击:761次 作者:民盟辽宁省委   【关闭】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当翻寻重庆这座城市的记忆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一抹熠熠生辉的红色。从红岩村到周公馆、桂园,从歌乐山烈士陵园到白公馆、渣滓洞,这样的红色无处不在。在这座城市里,追寻这抹红色的还有无数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建设自由平等的新中国,与中共长期合作共事、并肩作战的民主精神。为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民盟辽宁省委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所有在职党员于11月中旬赴重庆,实地感受存留在这座城市中的革命力量、红岩精神和民主精神。

  白公馆——“小萝卜头”的故事感动众人

  沿着红色的记忆,民盟机关党支部首先来到歌乐山白公馆。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里面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

  进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小萝卜头”的雕像,只见他站立在阳光中,胸前系着红领巾,双手捧着一件物品,目视前方,好似要将这白公馆里的故事传递给世人,又似要越过这人间炼狱般的牢笼,望一望那充满希望的未来。“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因他自小就随父母过着幽禁生活,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就长成了一个骨瘦如柴、头大身细的畸形孩子。但是他聪明、机智、勇敢,是狱中地下党的秘密小交通员。1949年9月6日,才9岁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渣滓洞——“江姐”的英雄事迹使人震撼

  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三面环山,一面是沟,位置隐蔽,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白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参观渣滓洞对每个党员而言,不仅仅是经受一次思想教育,更是一次灵魂拷问。看着玻璃橱窗里静静躺着的烈士遗物,大家心潮澎湃,感觉历史触手可及。一份长长的烈士名单上记录了他们的生卒年,他们生年不同,但卒年一致为1949年,大多数人牺牲时才只有20多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江姐”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残酷折磨后,仍然坚贞不屈,终没有透露一点关于组织的信息。她说“严刑拷打不算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原名江竹筠,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年仅29岁。

  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

  瞻仰中,一块红色的宣传展板上记录着周恩来在南方局时坚持的六条《统一战线工作守则》,“一、坚定的立场;二、虔诚的态度;三、学习的精神;四、勤勉的工作;五、刻苦的生活;六、高度的警觉性。”时至今日,这些工作准则仍然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自谦自省、奋勇向前。在这里,每一件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每一幅定格历史的宝贵照片,无不彰显了红岩精神的独特内涵。

  周公馆——寻访先辈遗迹,感悟革命精神

  周公馆,即曾家岩50号,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故称“周公馆”。

  参观中,左侧一楼靠近嘉陵江的一间20平米的房间吸引了大家,这里就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卧室与办公地,屋内干净整洁,摆设实用简单。公馆还对会客室、饭堂等房间进行了还原,陈设都非常朴素简陋。当时,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生活环境和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斗争求团结,善处逆境,勇于牺牲,为革命积蓄力量,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形成了爱国统一战线的铜墙铁壁。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探访“民主之家”,感受民主人士风采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桥东村1号,原址是特园。特园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是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顾特园”,与张澜、沈钧儒、鲜英等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特园也因此被誉为“民主之家”。

  在民盟历史陈列厅内,有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就是“民主之家”木匾。这是冯玉祥将军在鲜英60大寿时,亲自用隶书书写并送给鲜英先生的。鲜英先生将此匾挂在门口。“文革”期间,“特园”发生大火,鲜英先生的长子鲜继英舍命将木匾从火中抢出,藏于自己的床下,使该匾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民主之家”的历史见证。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纪念碑——追寻民盟先贤足音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特园,系为纪念“民盟”在1941年3月19日成立于抗战陪都重庆而修建。纪念碑落成于2007年2月2日,纪念碑高4.1米,基座宽3.19米,意为民盟在这里成立。碑体呈“M”造型,为“民盟”拼音缩写。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纪念碑正是民盟先贤“爱国、民主、进步”精神的体现。大家望着纪念碑,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民盟与中共肝胆相照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感受到民盟前辈的道德风范、学识风骨,以及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光荣传统。身为中共党员,同时又是民盟机关工作人员的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荣幸,我们将继承先辈遗志,时刻以民盟精神激励自己。

  考察期间,应民盟重庆市委邀请,党支部一行赴民盟重庆市委机关交流学习。大家参观了重庆市盟的机关办公环境和独具重庆特色的“盟员之家”。镶嵌在墙壁中心的1940年代入盟誓词格外醒目,“我自愿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誓以毕生精力为民主事业奋斗到底。严格遵守盟的纲领纪律,忠实执行盟的决议,并以赤忱信义对待我同志,以期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完成人类的真正解放。此誓!”让大家再次深刻感受到民盟前辈维护民族利益,捍卫真理,勇于担当的坚定信念。

  通过本次学习考察,每个党员都看到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触摸到了一抹激荡的红色,近距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人文氛围和民主精神。大家将带着此行的收获重回工作岗位,不忘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牢记民盟先贤的优良传统,从本职工作做起,点滴积累,做小事、存大心。


                          图:董明金、李思思

                          文:徐立丹